1、烤洋芋
每逢冬天,在街邊的一碗炸洋芋是所以彝區人民的最愛。大涼山出產的馬鈴薯是品種最好的,不僅塊大味美,而且淀粉含量高,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。洋芋配上辣椒面,則味道最佳。在涼山,把一塊考洋芋從中間扳成兩塊,中間涂抹辣椒面,再蓋起來,這種吃法,民間稱為“涼山漢堡包”。洋芋,彝語稱為??,諧音“洋芋”。
2、蕎粑
苦蕎,是大涼山的特產。這是一種高山農作物,適合種植于高海拔地區??嗍w不僅是一種糧食,還是一劑中藥,常年吃苦蕎長大的彝族人民,身高體壯,身體健康,無病無災。
苦蕎,苦蕎,顧名思義,味道是苦的。所以在制作蕎粑時加入一點雞蛋和白糖,中和其中的苦味,味道更佳。蕎粑,彝語稱之為??,讀音為“格夫”,?特指苦蕎,而?的意思是烘烤。最開始,彝族人民的烹飪方式簡單,只有最原始的烘烤,后來逐漸復雜化。而蕎粑的原稱“烘烤的苦蕎”,也保留了下來。
3、蕎餅
蕎粑和蕎餅一樣,原材料都是苦蕎,只是烹飪方式不同而已。蕎餅的烹飪方式是烙,因此,彝族人民把蕎餅稱為??,諧音“呷瓦”,其中?為蕎,而?的意思是烙,??意為“煎烙的蕎”。
4、臘肉
彝族年必然要腌制臘肉,但彝族的臘肉和漢族的臘肉略有差別。其原材料就不一樣,彝族的臘肉所用的豬為中華本土黑豬,且是放養的方式飼養,所以豬肉的味道比飼料喂出來的白豬更美味。臘肉,彝語稱為??,諧音“物舍”,其中?的含義為豬,而?的含義為肉。
5、臘腸
除了臘肉,必然要有香腸。四川漢區的臘肉香腸一般有兩種味型,甜的或咸的。本人對比過彝族和漢族的香腸,我雖然是彝族人,但我認為漢族的香腸更好吃。彝族的臘肉香腸因大都經過煙熏,所以色相看起來黝黑,不過有一股獨特的風味。臘腸的彝語發音為??,諧音“物巫”,其中?的含義為豬,而?的含義為腸。
6、凍肉
我個人認為豬肉制品中味道最美的是彝族凍肉。凍肉是一道彝族特色美食,由豬腿肉熬制數個小時,再配上佐料,然后存放于陰涼處自然凝固。大涼山冬天常年寒冷,食物久放也不會變質。凍肉的味道,如夏日冰霜的果凍,即使在冬天飲用,不僅不覺得冰冷,反而有一股獨特的風味。凍肉,彝語稱為??,諧音“舍底”,其中?的含義是肉,而?的含義是凝結、冰凍。
7、芫根酸菜
芫根酸菜,彝族人的獨特美食,大涼山特產。芫根酸菜取材自蔬菜芫根蘿卜,將芫根蘿卜的葉子切割晾曬,就得到了芫根酸菜。芫根酸菜不僅可以做湯,還可以當茶。用芫根酸菜泡的湯水,味道清淡,如茶水一般,卻可以疏通腸胃,使人神清氣爽。芫根酸菜,彝語稱為??,諧音“無機”,其中?的含義是芫根蘿卜,而?的意思是酸。
8、酸菜洋芋湯
前面說到洋芋和芫根酸菜這兩大美食原材料,那用它們蒸煮而成的湯,味道又如何呢?洋芋酸菜湯,主要食材為馬鈴薯、芫根酸菜、四季豆、雞肉等,具體烹飪方式為燉煮。彝族的烹飪系統并不發達,食物大都原始,但彝族人唯獨重視湯。彝族有吃飯前需喝湯的習俗,而最重要的就是洋芋酸菜湯了。洋芋酸菜湯,彝語稱為????,諧音“洋芋撮撮”,其中??的含義為洋芋,而??含義為混合。
9、燕麥糌粑
我們都知道藏族人的主食是糌粑,其實彝族人也有糌粑。只不過藏族的糌粑用材是青稞,而彝族的糌粑用材是燕麥。燕麥糌粑,彝語稱為??,諧音“吮莫”,彝族人并不把??稱為糌粑,只是因為吃法和藏族的糌粑像,故而翻譯為糌粑。燕麥本身味道并不美味,所以燕麥糌粑,彝族人常添加白糖來調味,調味后的燕麥糌粑更美味。
以上就是彝區九大彝族特色美食,這些食物就是涼山州彝區的主要食物了,也歡迎大家來大涼山做客,彝族人民熱情好客,向來都是把美酒美食最先給客人品嘗。